冯大辉认怂了,其背后的故事是什么?

冯大辉,东北人,曾是数据库技术专家,技术博客专家。大学的专业是生物技术,爱好计算机,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工作。

冯大辉他的一位前同事曾评价他:“他的价值观‘非黑即白’,不爱了就是恨。”这样的性格,让冯大辉收获了外界对他“非黑即白”的评判。

他的每一次选择和发声,都可以催化出中国互联网圈子、尤其是程序员群体的一场互撕大战,一次又一次,人们似乎乐此不疲。哪怕只是这么一个和自己主业无关的轻量产品上线后,“糊弄投资人”、“牛皮吹上天”、“攻击性人格的混子”……等等的评价也一拥而上,箭箭诛心。冯大辉身上的争议,让大家见识了程序员们的口水能力。

冯大辉认怂了,其背后的故事是什么?

围绕在冯大辉这个名字周围的一轮轮沸沸扬扬,最终变成了一场大快人心的打假——即使在以思想开放自持的互联网界,也仍旧容不下冯大辉这样敢言的人物。

一、“我知道这是人性”:冯大辉在支付宝工作过五年。据传,作为他的前老板,马云曾在内网发话:“冯大辉这个离职员工,批评阿里有的时候还有那么一丁点道理的,由他去吧。

等我们收购了丁香园,看他还怎么办。”当时冯大辉公开调侃阿里巴巴对社交产品“来往”的扶持政策。因为时常批评阿里,闹出过许多不愉快的事,冯大辉与一些支付宝时期的老同事也渐渐疏远了。

在冯大辉看来,他只是根据自己对产品的体验、对行业的观察形成的观点,但在一些人眼里就是有不单纯的利益动机,或者哗众取宠,通过批评来扩张自身影响力。这几年来,因为这类事情,尽管冯大辉在好几次年度总结文章里都告诉自己,嘴架要“戒之慎之”,但他仍然有意无意间得罪过不少人,也搞不清这些人到底是谁。

冯大辉从丁香园CTO任上离职,闹出了一波三折的关注: 2016 年 7 月 18 日,冯大辉离职消息首次进入业界视野;8 月 24 日开始的约一周时间,冯大辉在知乎、微博等社交网络上遭受到了数个匿名者的质疑与攻击,与前东家丁香园因期权争议的矛盾也公开激化; 10 月 11 日,冯大辉以一篇《是的,我开始创业了》宣布自己的后续动作。

这三个时间点,冯大辉的名字在百度指数上呈现出了三个明显的高峰。2013 年结束的时候,冯大辉做了一次个人总结,提到他所负责的团队情况时写道:如果团队有问题,责任肯定在我。你看,有那么多时间写“小道消息”,哪有精力管理团队? 虽然我还没收到这方面的指责,但我觉得如果有的话,我也无从反驳。三年后,这段话应验了,有如先知预言一般精准。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,一个称职的CTO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写微信公众号,混社交网络。

冯大辉离职事件中,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一句话被再次挖掘:要提防那些Blog写得好的产品经理,因为在Blog上花的时间越多,在产品上花的时间就越少。原来还以为有例外的,现在看起来无一例外这更加令人深信不疑:如果你在微博、Twitter、微信朋友圈一天发几十条状态,那必然是本职工作不饱和不负责,因为真正在埋头做技术的,不可能有太多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。

“我知道这是人性。” 冯大辉解释说,“比我预计的(影响)还要大,但是解决不了。”有所不同的是,由于舆论压力超出了预计,尤其是知乎上不断汹涌而出的匿名帖。

冯大辉再也无法忍受,以一篇《一个不写代码不称职被扒皮的水货 CTO 的自白》,逐条回应匿名者,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的委屈和愤怒透过屏幕喷薄而出,“我知道人性的恶,但没想到底线是这么低”。以致于回应写到后面,冯大辉要用“他妈的”和数不清的反问句来表达情绪。冯大辉失控了。他不断在知乎、微博、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回应那些实际或不实际的指控。

冯大辉认怂了,其背后的故事是什么?

他的朋友三表说,那段时间,朋友们都在替他委屈、焦心,都在劝他止战、不解释。但冯大辉没有接受朋友们的意见,他那些表现颇为情绪化和一意孤行。在社交网络上,这种事从来就不可能得到公正的裁决了断。

二、一顶老崔签名的帽子:在创业之前的秋天,冯大辉离开杭州的家,参加了两场“大型文艺汇报演出”。一场是中国“摇滚教父”崔健的“滚动三十”2016 北京演唱会, 9 月 30 日,在北京工人体育场。

30 年前的 5 月,名不见经传的 25 岁的崔健在同一个地点,第一次用一首《一无所有》震撼了纠结摇摆的北京城,中国摇滚乐从此诞生。为了看这场演唱会,冯大辉推掉了据说是“比较重要”的会议,提前做足了准备,跟两个好朋友,戴着白色的红五星棒球帽,下午五点钟不到就进了场。另一场是 10 月 18 日在上海的锤子科技“Smartisan M1”新手机发布会。尽管M1 被普遍认为是一款罗永浩放弃了当初信誓旦旦的理想、向商业和市场妥协的产品。

但冯大辉仍然引用了史蒂夫·乔布斯“不能漠视疯狂的家伙们”的著名广告片,继续盛赞罗永浩为理想主义者。他喜欢对互联网界热点事件发表观点,言辞犀利,有时甚至刻薄激烈。但在以“简单粗暴”和“野蛮生长”为典型标签的中国IT和互联网界,冯大辉仍然是少有的异类。

三、“不怂就死了”:真实世界里的冯大辉,与他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。见过面的人谈起冯大辉,五个里面有四个会用“腼腆”这个词形容他。

微信公众号“三表龙门阵”作者三表第一次见冯大辉时,发现他“说话像踩在棉花上,整个人看起来毫无攻击力,不客套、不寒暄,不是那种社会人。”在宣布要创业后的那一周,冯大辉“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”,不断地在他家楼下的星巴克,见来访的各路投资人,像所有创业者一样喝咖啡喝到吐,甚至开始重新思考咖啡馆的经营问题,回复消息经常要深夜三四点钟才有空。冯大辉对互联网一些新的变化有超乎常人的嗅觉。

微信公众号平台刚一上线,他就开始运营“小道消息”。由于进入早,他在红利期积累了一批用户,后来常在“小道消息”推荐一些别的公众号,扶持起一批优质自媒体。

冯大辉认怂了,其背后的故事是什么?

这得归功于他经年累月,浸淫在互联网世界里,热爱并且乐于分享。几年之前,冯大辉信仰互联网,信仰技术,一直试图做一个技术布道者,乐于看到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传递并产生价值。他提倡技术布道者必须要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,要懂得利用新的传播媒介,一定得是Twitter、微博等社交产品的活跃用户。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。

在2016 年 9 月底,冯大辉在各种地方反复写一句话:我所热爱的互联网已经在变坏,我所信仰的互联网精神已经开始坍塌。即便如此,他也会警惕自己偶尔流露出的“刻奇”——这个米兰昆德拉总结的概念可以解释成,光环加身、自己感动自己——他还用自己的案例为其来增加注脚:“我那篇文章说‘是的,我开始创业了’,就是一种抑制不住的刻奇。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刻奇的东西。”但他确实痛恨网络喷子,特别是匿名的那种。

他为此不断地思考、研究、寻找解决方式,用温和和激烈的手段,试图劝一些社交平台,从产品和运营的层面改善这乌烟瘴气的氛围。也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里质问,冯大辉你自己不就天天喷大公司吗?现在被人喷了,一报还一报。他对此回应说,当一个人,一个组织,一个机构变得很有力量的时候,就是要接受批评的,就是要接受质疑的。

在 2011 年的一次年终总结里,冯大辉曾列出自己职业生涯早期中的几次失误,最后发现,几乎都是自己性格原因造成的——即使是业务上与上司存在争议,也可以通过性格的圆融去换一种更好解决方式。绝大多数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棱角分明,只不过有的人磨得早,有的人磨得晚。

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,创业家系授权发布,略经编辑修改,版权归作者所有,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。

版权声明:本文中图文资料和可下载资源均获取自网络等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;尊重原创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。合作/投稿请加微信:272589871(请务必备注原因)

(1)
上一篇 2019年10月23日 14:01
下一篇 2019年10月23日 17:20

更多 · 阅读

网站已在工信部登记ICP备案,感恩相遇;创业的路,你我携手并进!